职场沟通,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感到困难的都是和工作有关,比如求助、对接、汇报等。总担心自己说的不够好,担心没有展现自己的能力,担心领导或者同事听完看轻自己。
所以要劝大家的点就是,别太把自己当回事,完成工作才是大家的共同目标,沟通要做的,就是不羞不怯,直切要点;数据先行,有理有据;理性分析,思路清晰。
职场沟通里有两点很重要,一个是高情商,一个是简明扼要。
高情商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多说一句“辛苦”,一个“谢谢”,但其实有一点非常重要,就是尊重大家的时间和精力,一个体现就是,当你想要提需求的时候一次性想好事情的前提条件、发展现状、要问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分支情况,而不是让人家来一次次追问你。
比如你因为一个活动向设计提需求,就要一次性说明白:“此次活动的主题是xx,希望体现xx的元素,采用xx的配色,文案大意会是xx,能否实现xx,如果不能可否采用xx方案……”
而不是:
“我们要做一个xx海报。” “有什么要求吗?” “符合xx主题,xx配色。” “文案想好了吗?” “想好了是xx” “还有别的需求吗?” “xx可以吗?” ……
总之,你要预设一个需求或者问题给出去以后对方的反应,程度减少互相来回对话的次数。
其次就是简明扼要。
在表达看法的时候先说结论,也就是你表达的重点,然后说论据,也就是你为什么这么认为,有事实依据,然后给出实施建议或改进建议。
在接受问话的时候先说答案,不要先说各种前因后果弯弯绕绕,先说答案,大家就知道现在是否存在问题,然后指向性的解决问题。尤其就算自己犯了错误,也不要试图先云里雾里的遮掩和解释,而是直接说明问题,找到解决办法,程度保证工作的完成。
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,工作中,尤其合作里,大家都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,因为不要为了理念的不和而生出个人恩怨,只要对方可以为了达成目标而发挥作用,就拿出专业态度,好好合作。
职场不相信大饼,只相信成绩,以前领导还能给职场新人画饼,现在新人都学聪明了,不吃这一套了。所以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,就拿出数据说话。
比如你认为某某平台不适合重点投放,那就要去分析用户数据,看用户是不是真的和自己产品用户不匹配,比如性别、年龄、城市分布、内容喜好……而不是只凭借自己的平台使用体验和大众印象而说:“我觉得”、“我认为”。
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数据是反常识的,比如我们常常认为男性更专注罪案,但实际上某个悬疑类故事公众号,女性用户多于男性用户。
所以数据不止让别人相信你,也让你少犯错,做出更正确的决策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,数据能力更是阶级的跳板,一个新人想要让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,必须拿出无可置疑的例证,也就是数据,当你展现出用数据说话的能力,和创造性的意识,就算你的方案暂时不被采用,你也会被看到。
可以说,虽然数据分析师现在还是一个单独岗位,但数据分析正在成为职场人必备技能,大数据时代,数据告诉你一切。
如果你觉得数据分析难、花时间而不想学,也可以考虑跟个入门课程,简单的学一些基础数据分析方法,了解一下案例,至少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竞争力。
我个人推荐知乎的一个课程,老师曾是IBM的数据分析师,还和50多位互联网大厂数据分析师进行深度访谈,并和阿里、谷歌、滴滴等公司的资深数据专家合作,课程从基础讲起,用案例讲知识点,结合大厂一线业务案例,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明白那些数据分析理论是如何运用在业务里,属于是兼顾是输出和输入,让你更熟练的掌握这些思维和技巧。
分析方法有很多,这里主要说一下mice鱼骨图方案,其实也就是逻辑树、演绎法,即穷尽所有可能。
这种方法一般是确定一个目标或问题作为鱼头,然后把想到的(自己或团队)的所有方法或原因标在分叉,即可以用于归因,也可以用来拆解目标,还可以用来记录创意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鱼骨图这样的思维方法一般都需要练习,自己不断的去拆分,然后找到这方面更资深的人给出建议,并学习对方的思维方式。
除了鱼骨图,还有很多如3W、SWOT的分析方式,这些思维方式都更用来有条理的分析问题,还可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,作为模型给数据以方向。
如果你想要训练自己的这些思维方式,又找不到一个靠谱的渠道,也可以看一下知乎的数据分析课程,课程中数据分析思维和模型实际上也就是这些思维方式,老师会用实际案例带你练习,在实践中训练你的能力,属于是一个靠谱又稳定的渠道。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8030536/answer/2691868680